近兩年來,絲綢之路國際知識產權港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知識產權港公司”)堅持黨的領導和完善公司治理有機融合,堅持黨的建設服務生產經營任務,推進黨建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系統謀劃新一輪國企改革工作,緊扣“知識產權價值創造”總體定位,持續深化知識產權“創造、運營、保護、管理、服務”鏈條體系,落實優化調整業務布局結構、持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和市場化經營機制等重點改革任務,各項改革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2021年“一帶一路”科技創新·知識產權高峰論壇
當好全面深化改革的踐行者
今年是深入實施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對于知識產權港公司而言,高效的知識產權管理體制是推進企業改革深化提升的核心工作之一。
通過深入實施《甘肅省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圍繞調整優化業務布局、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和市場化經營機制等八方面重點工作修訂細化72條具體任務,建立工作臺賬壓茬推進,推動公司三大核心競爭力業務和三大核心功能業務發展,在不斷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和市場化經營機制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工作部署。
通過動態優化“三重一大”決策事項清單,落實董事會職權試點,制訂董事會向經理層授權清單,實現動態清單管理,全面推進經營層任期制、契約化考核管理,深化三項制度改革,推動實現“三能”目標。公司本級制定“三定”“三減”方案,進行部門整合,將本級12個部門、30名員工壓減到8個部門、22名員工,有效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推動公司健康持續發展。
2022年9月15日,觀眾在第三屆中國國際文化旅游博覽會暨首屆中華傳統工藝大會“絲序”展廳打卡。
同時,發揮人才優勢,推進科技創新體系改革。最近幾年,知識產權港公司不斷推動“三新”業務專班和重大項目事業部制,抽調專業人員組成業務組,形成“一崗多責、一專多能”的用人模式;持續深化與中國信通院、上海新諍信、科創中國等外部資源合作,采用柔性引進方式,借智借腦,開展業務協同合作,引入技術團隊服務省內客戶。
改革釋放了活力,更要向縱深推進。知識產權港公司錨定目標,按照《組建方案》,將“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助推器、交易服務的運營商、國際合作的先行者、高價值成果轉移轉化的加速器”四個功能定位為目標,緊密圍繞知識產權和成果轉化兩項主責主業,強化六個業務板塊(孵化培育、交易運營、維權服務、數字文創、金融服務、大數據)建設,實施現有平臺擴面提能,建設科技成果和知識產權評估評價、知識產權交易、數據要素和數據知識產權登記運營、版權運營交易拍賣、知識產權司法鑒定五個市場化運營平臺,實現知識產權全鏈條市場化服務貫通。
匯聚眾智眾力加快知識產權價值實現
2018年12月,知識產權港公司經甘肅省政府批復成立,是省屬國有控股企業。知識產權港公司自成立以來,充分發揮科技成果轉化主平臺作用,聚焦知識產權和成果轉化服務兩項主責主業,著力構建高效協同的產學研用技術創新體系。
知識產權一頭連著創新,一頭連著市場。近年來,為了暢通知識產權轉化渠道,知識產權港公司積極推進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功能不斷提升,為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提供了有力支撐。
為暢通知識產權轉化渠道,2023年7月,由甘肅省科技廳與知識產權港公司共同打造的甘肅省科技成果轉化(交易·評價)綜合服務平臺正式運行,知識產權港公司堅持充分發揮該平臺功能,打通線上知識產權全生命周期全產業鏈條服務。
該平臺上線以來,征集科技成果信息90348項、需求信息1583項,促成771項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轉化金額共計9.24億元,越來越多的科技成果轉化成為現實生產力。
與此同時,知識產權港公司搭建的甘肅省自主創新試驗示范創新服務平臺、甘肅省軍民融合發展資源信息對接服務平臺、蘭州市軍民融合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平臺等創新平臺,為各類創新主體提供供需匹配、成果推介、技術交易、成果評價等科技服務。并以合作共建、服務輸出等方式在白銀、金昌、嘉峪關等地建成了科技分市場,將知識產權港公司服務模式和資源導入當地。
此外,成果孵化工作也取得了明顯進展和成效。目前,累計孵化企業766家,孵化企業年產值3.5億元,在蘭白自創區實現了多個零的突破,孵化出蘭州高新區“瞪羚企業”甘肅啟遠智能公司等一批具備“高技術、高成長性、高附加值”的三高企業。
對于企業而言,自主知識產權是最值錢的“家當”,為幫助企業加快專利轉化運用,知識產權港公司不斷拓寬知識產權融資渠道。目前,集聚157家金融機構先后為165家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累計幫助5家企業獲得授信7000萬元。其中,甘肅省天使基金公司完成股權收購,未來將充分發揮投資和轉化功能,著力構建同科技創新相適應的科技金融服務,實現科技成果和高價值專利市場化、產業化目標。
2023年6月13日,中國共產黨絲綢之路國際知識產權港有限責任公司第一次黨員大會勝利召開
深耕版權服務提升核心競爭力
近年來,隨著我省高度重視知識產權工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甘肅省文化強省建設、甘肅省知識產權強省戰略,知識產權港公司以版權保護為基礎、版權轉化為抓手,創建“絲序”數字文創品牌,通過多維度、全方位的IP開發矩陣,提高文創產業IP核心競爭力,挖掘文旅市場消費潛力,把數字文創產業培育作為知識產權港公司新的重要支撐和增長點。
先后打造了“絲序”自主數字文創新品牌,以敦煌文化、蘭州黃河文化、平涼崆峒文化先后開發了“敦煌秘境”“金城印象”“問到崆峒”等系列IP,創作完成了200余幅具有自主版權文創作品,形成了3套品牌授權手冊,以及包括禮品套盒、藝術擺件、生活用品、辦公文具、電子產品在內的200多種文創產品,打造了一套完整的產品矩陣。通過數字文創發展,上半年,知識產權港公司所屬企業港安公司實現營收113.56萬元,同比增長352.50%。
與此同時,受省委宣傳部版權局委托,知識產權港公司還開發了甘肅版權登記大數據信息服務平臺、甘肅IP授權交易平臺、甘肅省版權登記監管平臺等子平臺,充分利用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全面實現版權登記、版權區塊鏈存證、侵權監測、證據固化、版權授權交易等“一站式”綜合服務,有效提升了版權登記保護工作能力和水平,推動了版權轉化運營。
企業關鍵核心業務也在不斷提升。截至2023年底,完成代理服務17.69萬項,其中專利1.61萬件,版權15.95萬件。今年上半年,知識產權港公司實現知識產權確權服務6萬余件,其中專利代理1014件,商標代理103件,版權登記5.9萬件,專利快速預審和優先審查30件,專利變更代理1526件。
據了解,圍繞商標、專利、版權三大領域,知識產權港公司構建“知識產權+平臺”“知識產權+數據”“知識產權+金融”三位一體的運行模式。被國家版權局授予“全國版權示范單位”榮譽稱號;先后取得全國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網點、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機構(TISC)籌建資格。
2022年9月15日,絲序亮相第三屆中國國際文化旅游博覽會暨首屆中華傳統工藝大會
做引領行業創新發展的先行者
今年全國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為新質生產力厚植知識產權沃土,知識產權港公司一直在努力。
圍繞市場所需、企業所能,在下階段工作中,知識產權港公司正在積極推動各類創新平臺加速布局。
建設科技成果和知識產權評估評價中心。針對科技成果和知識產權交易流通不暢和“有價值無價格、有價格無價值”等問題,知識產權港公司通過建立評估評價中心,完善交易平臺搭建、開展精準對接,促進成果和知識產權實現價值市場化轉化。
建設科技成果和知識產權交易中心。針對我省科技成果和知識產權交易轉讓、授權許可無交易場所的問題,知識產權港公司擬參照上海聯交集團所屬上海知識產權交易所、湖北宏泰集團(省級金控平臺)所屬武漢市知識產權交易所“省政府審批、行業主管部門指導、省屬企業運營”運營方式,建立該中心。
建設數據要素(知識產權)登記和運營中心。針對要素市場不完善問題,知識產權港公司積極拓展數字經濟業務,在登記資質、市場化服務方面發力,建設甘肅省數據基礎設施,搭建服務體系。
建設甘肅版權運營交易中心。針對我省文化版權資產市場化流通慢,轉化效率低的問題,知識產權港公司在現有甘肅省版權登記大數據信息服務綜合平臺基礎上,建設甘肅版權運營交易中心,依托我省深厚文化底蘊,盤活版權資產價值,實現版權產業化。
建設知識產權維權司法鑒定中心。針對知識產權侵權判定難、舉證取證難的問題,實現知識產權保護維權服務延鏈補鏈,擬建設知識產權維權司法鑒定中心。
在此期間,知識產權港公司將充分發揮省級平臺優勢,爭取關鍵資質,構建市場化運營體系,打造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新質生產力發展平臺。
改革越到深處,越要奮勇前進。今年以來,知識產權港公司黨委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圍繞進一步深化國企改革,企業內部改革全面深化,管理效能不斷提升,科技創新體系改革持續推進。接下來,知識產權港公司將高舉改革旗幟,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在知識產權保護、促進企業創新和發展的道路上,以改革為動力,以市場為導向,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來源:新甘肅·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