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國際知識產權港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知識產權港公司”)成立于2018年12月,是經甘肅省委省政府批準成立的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公司,由省政府國資委直接管理。知識產權港公司致力于促進高價值知識產權集聚,挖掘知識產權價值,對接資本市場和產業需求,提供集知識產權創造、交易、運營、投資、轉化、維權等一體化服務,擁有員工173人。先后榮獲國家技術轉移人才培養基地、國家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級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服務資質條件,2020年3月被國家版權局授予“全國版權示范單位”。今年以來,知識產權港公司聚焦主責主業,大力推進“三項制度”改革,構建“三化”人才管理體系,充分激發企業人力資源活力,有力支撐公司長遠發展。
一、選賢用能“市場化”,凝聚引才合力
知識產權港公司以“去行政化、走市場化”為導向,所有員工自上至下全部采用完全“市場化”的選人用人方式。一是構建與市場接軌的引才機制,吸引匯聚優秀人才。建立股東單位“雙向交流”、社會招聘與校園招聘相結合的方式,多渠道拓寬招聘途徑,深入推行分級分類公開招聘,以市場化崗位、協議薪酬制吸引高端人才加盟,引入上海新諍信公司優秀管理人員擔任知識產權港公司副董事長,提升管理人員履職能力。積極探索職業經理人管理模式,薪酬待遇、管理措施完全市場化,本部引進3名職業經理人,子公司引進1名職業經理人。二是建立完善的內部競聘制度,擇優聘用。杜絕“空降兵”、領導直接任命等形式,以“同級轉崗”“開放競聘”“儲備直推”三連環方式開展內部競聘,崗位面向全體人員公開,優選人才,近三年內部競聘上崗23人,納入后備人才儲備庫5人。
二、職業通道“雙軌化”,變靜態人才管理為動態規劃
知識產權港公司根據技術、管理不同人才的發展規律,建立起“縱向可進退、橫向可交流”的職位職級體系。設計“技術+管理”兩個序列,為員工構建起“雙通路”發展的“競爭跑道”,改變以往技術人員均朝著行政管理單一通道競爭的弊端,確保技術崗位與管理崗位享受對等、同級待遇,引導技術人員在發展中不局限于“學而優則仕”的單一路徑,促使其能夠沉下心來專注技術研究,向專家型方向發展。管理人員的晉升不采取直線上升方式,必須擁有向外派遣或崗位輪換的工作經歷,杜絕在某固定崗位達到一定年限就向上晉級的現象,近三年來通過交流鍛煉后提任的干部共計4人次。
三、考核導向“數字化”,打造全員績效文化
知識產權港公司實施以崗位價值為基礎、數字業績為導向、績效表現為依據的“薪效聯動”機制,強化“按勞分配,多勞多得,獎懲分明”的理念。一是于年初將當年重點任務工作層層分解,從最高管理層到基層員工逐級簽訂年度重點工作任務目標,確保目標具體量可考核,責任落實到人、落實到崗。年底以崗位問責為基礎,以重點工作任務目標完成情況為導向開展考核,對年度考核排名末等的員工進行降級降檔、內部轉崗等處理,對連續兩年考核“不稱職”的員工解除勞動合同關系,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二是建立“雙掛鉤”的薪酬體系,員工整體薪酬與企業預算完成情況直接掛鉤,個人薪酬與績效考核結果直接掛鉤,實行員工績效工資占比超過60%的分配機制,推行公司考部門、部門考員工的分配機制,徹底打破“大鍋飯”“論資排輩分獎金”的現象,根據績效評估結果進行差異化薪酬支付,同職級員工之間考核后的薪酬調整幅度最大達到30%。三是積極探索擴大任期制契約化管理實施范圍,實行全員崗位聘任制,將經營管理人員崗位聘期與經理層成員保持一致,建立中層管理人員與經理層同聘期、同考核機制,強化績效考核管理,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有力推動干部能上能下。
四、構建“三能”常態機制,提升企業人力資本競爭力
知識產權港公司構建起完全市場化的“內部管理人員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工資能增能減”機制,充分調動各級員工的工作熱情,創新發展屢結碩果。一是優化組織機構,緊扣“三減一增”落實改革任務,有序開展“三定”“三減”工作,將本部12個部門壓減到8個,部門減幅達33.3%;30個崗位壓減為22個,崗位減幅達26.7%;30名員工壓減到17名,人員減幅達43.3%。二是打破傳統國企用人“眼睛內向”的弊端,“五湖四海選人才,不拘一格降人才”,2024年9月,本部中層副職管理人員全員起立,變“伯樂相馬”為“賽場選馬”,真正選聘出市場需要、能力突出、素質過硬的各類人才。三是樹立“以價值和貢獻論英雄”的理念,徹底扭轉員工“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的思想狀態,實行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管理,建立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對不符合崗位要求的10名員工進行內部分流安置,采取停薪留職、內退、解除勞動合同等市場化退出方式,員工退出率達到10%,激發出“多爭取任務、多干出成績、多維度激勵”的正能量。四是構建高效、全面、專業、權威的科技成果和知識產權評估評價專家庫,整合省內外技術專家、管理專家、雙創專家、財務金融專家、專業技工等各類高層次行業專家1383人;2024年舉辦各類成果發布推介、科技金融、技術對接、人才培訓等活動22場,培育省內高校、院所、企業、技術轉移機構等單位學員677人(其中,技術經紀人培訓8場次,培訓人員258人次),納入甘肅省科技成果轉化人才庫,為培育、發展、壯大技術經理人隊伍提供了有力支撐。